回到主页

读书体会1:初入职场,做个有志气的人

· 随笔感悟

最近在读吴军老师的《见识》一书,这本书说了很多话题,关于商业、投资、工作,关于家庭、生活、人生等等,虽繁杂但确有见地也很有深度。其中关于工作,有几篇文章对我颇有触动,现分享给大家,希望放空心态,仔细品读。

今天先从初入职场说起。

broken image

万事开头难,有一个好的开始总是让人很兴奋,年轻人毕业走向职场也是如此。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,它的性质和成败决定了你此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事业的起点。

先提个问题:一个大学毕业生同时收到了两个公司的录取通知书,其中一家公司给出的工资比另外一家公司高20%,他立马就决定去高工资的那家。如果是你,你的决定是什么?

broken image

请不要着急回答,先说个相关的话题——拍卖。

拍卖会,即使你没参加过也一定听过,就是价高者得。竞拍人对于自己喜欢的收藏品,往往愿意付出比市场价更高的价钱,比如吴军老师的做法就是出两倍的价钱竞拍。很多人可能会问:“这样不是亏了吗?”可他是这么考虑的:与其为了省钱或者为了拿到一个公平的价格,而错失得到的机会,不如心疼一次,让自己长期满意。因为拍卖品不同于普通商品,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。

broken image

这其实反映了用人单位的心态:对一流人才,公司心甘情愿花大价钱。

世界上,人和人的差别常常是数量级的。对于关键岗位上的人,用一个一流的人和用一个三流的人,结果会大不相同。因此,为了引进一流的人,而且让他能够安心为公司做很长时间的事情,公司情愿给他高出预期的待遇。但是,这种关键职位对于一个公司来讲非常少。而你或者第一次工作,或者在行业里,或者在以前的公司,如果还没有做到一流,就不要期望获得高出预期的待遇,你依然应该以成长为目标,而不是以是否多20%的报酬为标准。

broken image

比如谷歌公司招聘的做法,就是对一般岗位的人,不会给予任何比市场价更高的待遇,有时候给的待遇可能比竞争对手还要低。可能有人会说:“你这不是欺负人吗?”还真不是,因为它虽然不提供更高的薪酬,但是会给年轻人更多的成长空间——对于真正有志之士,会更看重后者。

因为,几乎没有人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。如果能认清这个现实,就能体会到,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是多20%或者少20%,其实毫无意义。

broken image

举个简单的例子,今天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,年薪30万,想靠这个收入在北京买套学区房,门都没有。30万的年薪看上去不少,扣除社保税金,1/5就没有了;租房子吃饭,恐怕会花掉1/5;交个女朋友,给她买点礼物,两个人出去玩玩,又花掉1/5;逢年过节孝敬一下父母,自己再有点小爱好,可能又花掉10%,算下来一年能攒四五万,这已经算是很会过日子了。

现在,假如他毕业时有另外一家公司愿意每年多付给他5万,他会全部攒起来吗?恐怕不会,他不过是把原来送女朋友的小米手机换成了苹果,把原来买的美宝莲化妆品升级成兰蔻,每年还会多花2万块钱租房子,算下来,每年也就攒个七八万,这只不过是北京一般地区一平米房子的价格,而房价上涨的速度,是超过工资上涨速度的。

因此,按照这个节奏,即便再工作20年,也不可能在北京买套学区房。

怎么办?

broken image

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,它必须能够帮助你在10年后挣到同龄人或者同班同学3-5倍的收入,这样你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。请注意,你的第一份工作必须能够让你极快速地成长,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,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;或者说,在你没有成为企业或者行业一流以前,成长永远是你的第一选择。

在IT行业里做工程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,大学毕业去Google或者微软的,只要愿意学习,三年后工程能力都很强;去百度、腾讯和阿里的人,就要差不少,因为前者非常注重培养人。三年后,如果从微软跳槽去阿里,可以拿到非常高的薪酬,就一下子实现了比同班同学工资高一倍的目标。当然,再次选择新公司,依然应该以成长为目标。如果你有一颗开放的新,在接下来的三年里,你会进步很快,如果能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去做事,10年下来,比同班同学的收入多三五倍完全是可以达成的目标。

反过来,如果第一份工作看似挣钱多一点,却什么也学不到,什么机会都没有,10年做下来,这个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原地踏步。而且,一旦在第一份工作中养成坏习惯,将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发展。

broken image

最后,我还得告诉你,在乎20%工资的人,远比注重自己成长的人多,这也因此给有志气的人留下了机会。

broken image

下次聊,祝你成为有志气的人。